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0|回复: 10

南京银行代销基金被疑存瑕疵 投资者已诉至银监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因为一款代销的基金,南京银行(15.690, 0.23, 1.49%)近来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日前,不少南京银行的客户质疑该行工作人员在销售“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A基金”产品过程中存在瑕疵,未准确提示风险,并偷换一些重要概念,导致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做出了错误决策,而最终的产品亏损也令投资者无法接受。
  对此,部分投资者已将南京银行诉至江苏省银监局,银监局也已受理该投诉。
  投资者质疑理财经理隐瞒风险
  王女士(化名)是南京银行的一名老客户,她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15年5月下旬她接到了南京银行华侨路支行徐姓理财经理的电话,推荐其购买“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A基金”产品。
  “徐经理在电话里说该产品收益稳定,绝无风险,还称这是南京银行自己的产品,肯定不会亏损。”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就对此提出质疑,并问徐姓经理“为什么这款基金没有风险”。
  据王女士回忆,当时徐姓经理给出的解释是,这款基金和别的基金不一样,是债券型基金,不是股票型基金,所以没有风险。“他还催促我说,这款基金额度非常紧张,一开放销售就得赶紧买,不然就被抢完了。”王女士补充道。
  王女士说,在5月27日的时候,她给徐姓经理发微信询问“如果下半年股市不好了,‘鑫元半年定开’会不会不保本?”徐姓经理微信语音留言称:“这个产品属于中低风险,与股市不相干,是投资债券的”。
  于是,王女士和同事蔡女士出于对南京银行及徐姓经理的信任,于2015年6月2日一早通过网银渠道购买了该基金,王女士购买金额为77万元,蔡女士购买金额为105.5万元。
  “后来,这款产品净值下跌,我问徐经理是什么原因,徐经理说这是暂时的,不要看过程,只看最后结果即可。可是到了2015年11月,该产品还在继续下跌,在我们再三追问下,徐经理终于表示,该基金是有股票份额的,并非纯债券类基金。听到这个,我们顿时感觉被骗了,如果最初知道这款产品的资产配置中含有股票份额,我们是绝对不会购买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时至今日,王女士还没有赎回“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A基金”产品,从目前净值来看,其损失大约为10万元人民币。
  实际上,“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A基金”产品是由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和投资管理,南京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并非南京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南京银行也是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发起方之一。记者查阅《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5年第2季度报告》,其中,股票资产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19.24%,债券资产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74.91%。该基金中确实含有一定比例的股票资产配置。
  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赵女士身上。赵女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也购买了“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A基金”产品。据她描述,她的理财经理称,这款产品是南京银行目前的明星产品,其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13%,最低则不会低于6%。当赵女士问及该产品的风险时,该理财经理称“该款产品为稳健增值型产品”。赵女士于是在2015年6月购买了总计56万元的该产品,没想到,该产品在半年之内就亏损了8万元。“我随后和南京银行交涉,南京银行方面否认了此前说的该产品为稳健型产品的说法,我认为这就是银行在玩偷换概念的把戏。”赵女士说。
  “签署协议放弃维权”可“对接另一款产品”
  蔡女士告诉记者,在2015年12月初,徐姓经理主动打电话给她,称其亏损较大,损失大约在13%左右,并表示银行到时候会对亏损客户提供另一款理财产品作为补偿。
  蔡女士第二天就去了南京银行的另一家支行珠江支行,“一位高姓经理和支行行长接待了我,他们毫不犹豫地让我到期赎回,并称会给我对接一款年化收益率为10%的理财产品,还说额度有限,担心其他客户也上门要额度,所以消息不能外传,并要求我签署一份协议。我当时只希望能尽量挽回损失,于是就在一份协议上签了字。”蔡女士告诉记者。
  蔡女士向记者出示了该《理财产品认购确认书》协议,上面标明,“本人对鑫元定开基金一事的处理表示满意,此事已得到解决,后续不再就此事的处理提出任何异议。不再要求南京银行承担任何责任。本人承诺对处理方案进行保密,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宣传和传播。”
  “后来我才知道,所有支行经理都以类似方式欺骗了购买该基金的客户,所谓对接产品也根本不是额度紧张,完全是想让客户放弃维权,我认为签署协议属于二次受骗。”蔡女士说。随后,她放弃了购买这款产品的机会,而截至2015年12月12日,其已赎回全部基金份额,亏损为13.9万元。

  针对南京银行要给蔡女士等投资者对接收益率为10%的理财产品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蔡女士称,当时珠江支行的支行行长和理财经理都没有说明,只是说有这样一款产品,且额度有限。
  QQ维权群人数已逾700人
  据蔡女士介绍,在南京银行投资“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A基金”产品,并自认为受到误导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目前,其所在的一个QQ维权群人数已逾700人,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
  另据《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有部分投资者已向江苏省银监局递交了投诉书,并已收到银监局发给投资者的“受理通知书”短信:“经研究,您投诉南京银行事宜,我局决定受理。”落款为“江苏银监局信访”。
  “凡是投诉的人现在都陆续接到了银行的电话,请客户去支行协商。”蔡女士告诉记者,银行采取的方法依然是动员客户对接其他理财产品,并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让客户撤销投诉。但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接受这种方式,要求退还本金。
  就此事,《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南京银行相关部门,并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回应。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借八千2个月内还一万 3家公司都用这招骗钱
打着投资咨询公司的旗号,专门向老年人借款,承诺一个半月就还款,利息也很不错。

  金华百余位老人在此诱惑之下,陆续投资了200多万元,结果没几天,公司人去楼空……

  平时省吃俭用


  多年积蓄一下子没了

  74岁的金华市民老方,至今没好意思跟子女提被骗的事。

  2015年12月5日早上,老方手机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做投资的,问老方手头有没有余钱,“只借一个半月,利息挺高的。”

  老方手头的确有余钱。他没有马上答应,打算先去对方公司看看。

  第二天,老方来到对方说的地方,金华市李渔路1103号宝莲广场某层的一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面积不算小,2间经理室2间会议室,还有1间财务室,有近20人办公,都是年轻人。

  公司负责人接待了老方,说现在他们手头需要流动资金,以每份1.48万元的量,向社会借款,只借1个半月也就是45天。期满后,借款人连本带利得到2万元,此外还给你每天50元广告费。

  老方一算的确很划算,他还是很警惕,要求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对方同意了。老方拿来一看,对方营业执照上的登记金额还不少。

  12月8日,老方带着现金7400元,到公司买了半份借款合约,还签了合同,甚至要求对方经理写下如数归还的保证书。

  公司一一照办,结果钱交给对方没几天,老方就联系不上人了。

  受害人多是老年人


  3家公司骗走200多万元

  钱江晚报记者从金华江南公安分局了解到,这不是一起单一的案例。

  除了宝莲广场的这家投资咨询公司涉嫌向40多人借款,涉案金额达55万元之外。

  2015年12月18日,又有人报警称,金华市新中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经营房地产项目为由,以每单投资8000元,2个月到期返还1万元,向80余位老年人借款,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2015年12月21日,金华的杨大爷又报案称,其在江南国美电器[微博]11楼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1万元,结果联系不上对方了。

  警方梳理发现,此类案件特点非常突出:

  1、公司都是以从事投资咨询的名义成立的,涉及范围包括农业、房地产等项目;

  2、开出的利息都很高,有的高达月息20分至25分,且承诺段时间内还款,45天、2个月左右。


  3、受害人基本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损失巨大,目前已经超过200万元。

  公司执照齐全


  老板多在外省遥控指挥

  如今,这些公司的经营者都已不知去向。

  警方调查发现,此类公司能提供营业执照,登记的经理、财务总监、注册法定代表等人员也确有其人,但存在张冠李戴的问题。

  “事实上运营这些公司的另有其人,而且都为外省遥控指挥,公司实际老板不在经营地。”警方表示,这为公安机关查处带来许多困难。

  目前,金华江南警方组成专案组,对上述三起案件进行专项查处,并成功锁定相关嫌疑人;同时,警方还联合工商部门对此类公司展开排查。

  警方提醒大家,特别是老年人,要理性投资,提升防范意识,遇到类似事情,不要冲动,多与子女商量,觉得不对马上报警。

  本报通讯员 刘雄伟 洪楚 本报记者 傅颖杰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严监管年已至 四类私募基金将被踢出局
年初,传北京市工商局已暂停投资类公司注册,基金业协会对失联机构的排查也在密集展开,去年年末最新出台的行业规范将逐步落实,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恐将是私募基金最严监管的一年,在私募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的背景下,阳光私募操纵股价、内幕交易以及民间假私募非法集资的问题却屡禁不止,2016年监管趋严的过程中,市场也在探讨谁将是本轮监管洗牌中最先倒下的成员?

最严监管年已至

新年伊始,私募基金的监管整顿之风不断刮来。1月11日,市场接连传出,北京工商局已暂停私募基金等投资类公司的注册,这让正准备搭乘私募基金备案这班快车的公司们吃了一个闭门羹。

这边监管层在收紧私募牌照发放,那边中国基金业协会事后监管的步伐也在跟进,继2015年11月起,基金业协会接连披露两批16家失联(异常)机构之后,1月11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第三批共4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再度发布,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家失联(异常)机构名单中,其中有13家位于北京,北京无疑是私募基金行业乱象的重灾区。

“在监管层控制增量的同时,意味着将腾出手整治存量私募的违规行为,今年无疑将会是私募基金监管最严的一年。”北京一家大型私募机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今年监管层对私募基金整顿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措施。2015年末中国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曾公开表示,协会正准备推出六大若干行业自律举措,分别涉及私募基金募集、基金合同指引、信息披露、管理人内控、投资顾问业务、托管与外包业务等规范。

出局者1:配资众筹民间借贷者

“随着私募基金整顿风暴的来临,那些长期暗藏在民间的非法私募将难以存活,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打着私募旗号却做着借贷买卖的机构。”上述私募机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2015年11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的问题解答(七)》中首度明确了,从P2P/P2B、众筹、民间借贷、配资业务、小额理财等业务的私募基金将不予登记。

“通常从事以上业务的私募机构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缺乏做财富管理的基础,因此选择开展借贷、P2P等业务扩张自己的规模,但在融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这些以借贷业务为主的私募机构‘借新还旧’的游戏一旦无法继续,倒闭的概率最大。由于上述业务与私募基金的属性也相冲突,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多误导,基金业协会对此加以规范后,未来这些主营P2P、民间借贷、配资业务等私募机构将会被洗刷掉。”招银万达总经理顾小明指出。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很多民间私募机构所兜售的产品,都是类P2P的模式,并且承诺保底保收益,这种门槛低、收益高、简单易懂的投资模式,吸引了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尤其是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知的老年人,给以非法集资为目的的非法私募提供了条件。

出局者2:拆分收益权

除了对私募基金的业务范围进行明确规范外,随着去年末《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的下发,不少私募机构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惯用的将产品收益权进行拆分的做法也将被明令禁止,这些难以被真正合格投资者认可的私募机构将面临生死大考。

私募基金圈内拆分转让收益权的做法由来已久,在监管未干涉的状态下,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北京商报记者曾经也采访过很多“跑路”私募机构的受害者,所购买的产品正是采用这种拆分收益权的形式。

在市场专业人士看来,将私募基金份额作为投资对象,管理者以自己的名义或者特定公司购买私募基金,投资人间接享受私募产品收益。这一行为,目的是为了绕过证监会对私募基金产品人数、合格投资者资格限制的监管。拆分收益权的形式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出现违约事件,这种以收益权作为投资标的的产品合同很难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尚在征求意见稿阶段,但很多拆分收益权的产品已经自觉撤下。如北京展恒基金销售公司网上销售的恒通宝系列产品,组合了几个知名私募旗下产品10万元起投,目前该类产品暂停销售。

出局者3:高管无从业资格

作为投资管理机构的私募基金,本应对从业、管理人员有着高标准的专业要求,但我国私募基金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甚至不少私募机构的管理者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为此,目前基金业协会也特别要求,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高管人员和基金经理应具备基金从业资格。

《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的问题解答(七)》中指出,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首次申请,或变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同时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业务类型的高管人员和基金经理应当具备基金从业资格。

另外,对于已登记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自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从业人员,是否具备基金从业资格。下一步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按照《基金法》的规定,对基金从业人员进行资质管理和业务培训,要求不合规机构整改。

“随着今年这一规定的逐步落实,想必大批量没有从业资格的私募机构管理者将被淘汰。”顾小明指出。 不少私募机构从业者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基金业协会在从业资格这方面卡得很严格,很多从业者都在准备考基金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会丢掉工作”。

出局者4:内幕交易者

今年监管层对于私募基金在二级市场屡禁不止的内幕交易、股价操纵行为,开始严格整治。1月6日上证所对耀汇资产旗下产品耀汇金1号(1期)和耀汇金1号(3期)在多只股票的交易过程中,影响相关证券交易价格、干扰市场等行为开出了首张针对私募交易行为的罚单,可以预见未来监管层对于私募基金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行为的监督将更加严格。

格上理财研究员张彦指出,未来那些投资交易不合规、投资策略研发能力较弱的私募机构都面临被淘汰。投资交易不合规乱象包括但不限于操纵股价、各账户间非公平交易、关联方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内控缺失等;投资策略研发能力较弱则表现在交易工具、交易规则受限时,以往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此类机构对市场环境要求也较高,即使监管机构未出手整顿,也将在长期的大浪淘沙中逐渐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从去年11月徐翔因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查,就已表明监管层对于打击私募基金内幕交易的决心。即便是私募界内顶尖级的大佬都无法逃过。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金融领域加强监管、重在市场规范的风向变化下,过去打探内幕信息、联合坐庄、操纵股价等模式或将难以为继。

“若监管层对私募行业展开整顿规范能够有效落实,除了大量私募机构将被市场淘汰外,估计还有很多私募正在试图转型,有些可能会转型做主动管理,一些没有技术和资源的私募机构将会往销售公司的模式转变。”顾小明指出。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盘危机再现 私募基金多方法“保命自救”
暴跌伤到的不只是散户,各路机构也不幸“中枪”。

“我去年年末时觉得大盘不会太好,但之前跌成那样真是没料到。”上海磐安投资的投资总监邱晓刚称,A股开年以来的连环暴跌将不少私募基金打得措手不及,止损线再一次将不少私募基金逼到清盘边缘,2015年股灾中的“清盘危机”似乎又在酝酿。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多家私募机构获悉,不少基金管理人趁着反弹降低了仓位,而部分净值较低的结构化产品管理人则直接挥刀砍仓,静待行情企稳,择时入场再战。此外,正当净值跌破止损线的产品管理人疲于拯救产品之时,有私募机构也采取了协调降低止损线、新产品不设清盘线的措施进行“保命自救”。

危机下的两条路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仍有708只股票策略产品净值低于1元,145只产品净值低于0.8元,83只产品净值位于0.7~0.8元之间;结构化产品中,共133只产品净值低于1元,目前主流的私募基金止损线多设在0.8元附近,结构化产品的止损线则多数位于0.95~1.0元之间。若按此标准衡量,不少私募产品当前的状态岌岌可危。

就《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已有不少前期仓位较重的私募基金没熬到市场反弹,跌穿了止损线。“清盘线设在0.72,连续几波下来被打到了0.7。”深圳地区某私募旗下一只五成仓位的产品1月13日便被推到了清盘边缘,该私募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公司上下已成热锅上的蚂蚁,正积极斡旋是否能以自有资金补仓等方式拯救产品。

止损线步步紧逼,私募基金管理人一个主流的“自救”做法便是趁市场流动性无虞、抓住反弹及时降低仓位。就降仓幅度而言,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私募机构普遍反映已将仓位降至20%以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结构化产品管理人前期经历了“杠杆之痛”,在这一波下跌中砍仓位的决心显得尤为坚定。

“我们整体仓位不高,最高的只到20%,大部分都是10%。但说实话,10%的仓位碰到千股跌停,净值一天少2分也真是受不了。”上海地区一家结构化产品居多的中型私募投资总监便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新加了一项风控措施:净值低于1.05元时,仓位不得超过10%。“之后看不同的产品的情况,今天市场反弹,净值在1块钱附近的我们毫不犹豫地砍了,在市场走稳之前不想动。”该投资总监称。

1月14日,市场暴跌之后终于迎来一波反弹,抄底时机是否已近再度引发市场讨论。而在多数受访私募看来,当前点位若是大规模进场,则和松懈大意没有差别。“何时入场还需观察,现在绝对不是时机,这个位置不敢进。”

除了降仓位之外,本报记者从私募基金机构、券商机构金融业务的相关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私募基金保证“活命”的办法又多了一条:与渠道机构、投资者协调修改基金合同,降低甚至取消清盘线;对于新发产品,则考虑设置较低的清盘线或不设清盘线。

上海某券商机构金融业务部人士称,目前已有不少私募基金投顾与公司沟通,争取投资者同意,修改基金合同,调低止损线。“被去年的爆仓打怕了,有些新发的产品基金合同里已经取消了清盘线。”该人士向记者透露称,新发产品不设清盘线的机构中不乏大型知名私募机构。

“那只产品现在的仓位大概还有六成,之所以还敢扛一扛,也是因为之前协议调低了止损线到0.6元。”上海地区另一位私募董事长便向记者坦言,旗下一只产品净值从接近1.0元被开年的暴跌直接打到了0.78元,受创严重。“此前主要配置市盈率16~20倍的大蓝筹,本以为相对安全,无奈也遭到重创。现在之所以还打算再扛着看一下,一个是离止损线还远,另一个是我觉得从估值的角度来讲,我拿的品种不算贵,至少跌不死。”该董事长称。

暴跌后的宁静

2016年开年不利,基金经理们有满肚苦水可倒。上周,兴业全球基金专户投资部副总监吕琪以个人名义发布微信朋友圈称,“今日郑重提示,建议客户赎回,今年本人管理产品大概率不能赚钱。”引发市场热议。

尽管后来吕琪删除了微信,并称关于对专户客户的赎回建议纯属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仅仅是由于近期业绩压力巨大而产生的不成熟观点,不代表兴业全球基金的官方观点,;但记者与多位私募人士交流下来却发现,感叹“2016年难赚钱,做投资压力大”的基金经理并不在少数。

2016年投资难做成为私募人士的共识,但在指数8个交易日跌去16.65%的背景下,不少受访私募人士也称,站在当下来看,全年反倒更加安全,无需过度悲观。

承泽资产曹雄飞对本报记者称,“换个角度想,开年已经跌了这么多了,之后的时间按理说会比过去这段时间好。股票市场就是这样,机会是跌出来的,总是有机会的。”无独有偶,在邱晓刚看来,2016年不可能从年头跌到年尾,当中会有反复,整体维持震荡态势。“毕竟注册制也还没推出来,再加上人民币贬值也会告一段落,春节之后应该还会有机会的。”

“从投资机会来看,各种风格的表现会比2015年均衡。”对于2016年各板块的表现,博道投资莫泰山则进一步解释称,由于保险、养老、银行理财资金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导力量,可能会使低估值、高分红等价值风格的风险收益比更好。而由于注册制的稳步推进、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以及新三板的活跃,都对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风格构成一定的边际负面压力,加上成长风格已经持续几年大放异彩,2016年的表现或许会相对逊色。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千只私募基金接近清盘!(名单)
年初的大跌3.0,不少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显然已经扛不住了,再度拉响警报!基金君统计了基金数据,有一千多只私募基金净值跌破0.8元,还有300多只跌破0.7元,即通常意义上的清盘止损线,还有的产品净值在0.1元以内。而年初的大跌,仅上周不少私募基金跌幅超过10%,其中不乏大佬人物。

  这些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应该最关心,其未来命运如何?会不会清盘?该不该清盘?都听基金君为您细细道来。

  千只股票私募基金岌岌可危

  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仅仅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的、普通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已经有1072只单位净值跌破0.8元,并且其中有363只基金单位净值跌破0.7元(剔除净值日期在2015年6月“股灾”以前的)。而市场上通常的说法是,阳光私募基金的清盘止损线一般设在0.8元~0.7元,这就意味着去年股灾以来,千只私募基金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而年初市场满盘皆墨,仅仅10个交易日,大盘跌幅接近19%,私募基金在这个冬日更加雪上加霜。数据显示,这千只处于危险中的股票私募基金,仅有430只公布了2016年的最新净值,占比不到一半。基金君看了一下这些“坚持公布净值”的产品最新情况,多数净值日期在1月8日(上周五),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有383只基金最新涨跌幅为负,其中过半数(204只)的基金跌幅超过10%,有5只跌幅超过30%。这说明这些私募投资经理可能原来仓位比较重,而且还买了创业板股票,造成跌幅超过大盘;在市场大势不好的情况下,操作本就跌破净值线0.8元的基金时,会非常被动,唯一的做法可能就是减仓,被迫减仓!

  如果把放宽条件到2015年12月,公布净值私募基金的数量也仅为516只,勉强接近一半。实际上,基金君发现,以明显反弹的10月为时间节点,这千只私募基金中,股灾以来已有40%左右的超过三个月没有公布净值。不再公布净值,基金君猜测,可能是业绩不好不愿再公开,也可能是产品已经清盘止损。

  危机产品最低净值不到0.1元 不少大佬折戟

  数据显示,这千只单位净值跌破0.8元的股票私募基金,有超过一半(650只)成立于2015年上半年成长股牛市的高位(即二季度,4~6月份),不仅没有充分享受到牛市的过程,而且缺乏安全垫,净值变得非常羸弱。在经历2015年6月、8月两次“砸坑”行情后,尽管有10月、12月的反弹行情,但加上2016年1月的大跌,可想而知其“受伤程度”有多深。基金君看了一下,高位成立的产品中有接近三分之二(428只)的基金单位净值在0.7元左右,单位净值跌破0.5元的有55只,最低者净值不到0.1元。

  截至1月15日,这千只私募基金中,有170只单位净值在0.5元这档及以下。净值靠后的私募基金,如良沃1号B净值为0.0736元,广州摇钱树1号基金净值为0.088元,北方信托润沃丰9号净值为0.0979元,安盈1号净值为0.1501元,处于0.1元这档及以下,其成立以来跌幅超过80%。这些私募基金,有些还坚持公布最新净值,有些净值日期则停留在去年股灾后,它们有的是结构化产品的劣后级,市场向下时跌幅更加严重。

  要说这些私募基金中,小私募居多,但实际上也不乏大佬在这波风云中折戟。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有明确基金经理的私募基金中(PS:基金君听有私募朋友提过,有些没有基金经理、只有私募公司的产品,可能是他们老板某个熟悉的朋友,借他们的渠道来发的,如果这些产品业绩不好,有时会连累老板声誉,所以基金君也不统计没有写明确谁是基金经理的那种了).

  清水源投资张小川旗下有33只产品净值在0.557元~0.7527元,大多跌幅超过30%;

  鸿道投资孙建冬旗下有35只产品净值在0.6708元~0.7538元,多数跌幅超过25%;

  星石投资江晖旗下有17只产品净值在0.7158元~0.7383元,跌幅均超过25%;

  鼎萨投资彭旭旗下有11只产品净值在0.5825元~0.797元;

  民森投资蔡明旗下有9只产品净值在0.706元~0.7991元;

  新“奔私”的新华汇嘉投资王卫东旗下有6只产品净值在0.7511元~0.797元;

  两届私募冠军创势翔投资黄平旗下有一只产品净值在0.711元。

  基金君发现,这些大佬产品大多集中发行于去年二季度,当时市场一片火爆,私募发行产品、规模扩张相当迅速,尤其是私募大佬当然备受市场青睐,客户通过子基金等形式中途进入的不在少数。基金君也了解到,这些私募基金多数风格比较进取,当时无惮市场,高仓位运作,股灾来临减仓较慢,整体跌幅较大。

  从1月8日最新公布的业绩数据来看,这些折戟的大佬中,鼎萨投资彭旭、星石投资江晖、鸿道投资孙建冬旗下皆有产品跌幅超过10%,高者近15%,而同期沪深300跌幅为9.9%,说明年初这些大佬仓位仍然相对较高,面对市场下跌比较被动,原本业绩不太好的产品,现在情形变得更加窘迫。

  命运堪忧 私募该不该有清盘?

  这一千多只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私募基金,其命运终将如何,相信他们的投资者会比较关注。基金君发现,其中不少基金仍在公布最新净值,说明他们并没有走向清盘,但也有的不再公布净值,命运不得而知。

  一般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也为了产品销售,现在市面上不少阳光私募基金都会设置0.7元~0.8元的清盘止损线,但也会有优质私募,机构、投资者比较信赖,也可能取消清盘止损线,充分放开手让他们操作。基金君看到,这千只私募基金,有的跌得比较离谱,到了0.1元以下,为何没有清盘,业内人士认为可能原因是没有清盘线,但具体不得而知;还有的私募大佬,多只子基金净值表现较差,基金君知道,有几位应该是本身没有清盘线,但子基金会不会清盘的问题一直存疑。(子基金:客户想投资私募的产品,如果原来母基金名额已满,可以通过子基金的形势“上车”,子基金的资金投向即为母基金,但是由于“上车”时点不同,子母基金的净值表现不一样,所以像去年二季度市场好,很多投资者为了“上车”,都买了私募大佬们的子基金,一个系列下拖很多序号,但后面业绩不好,和母基金有差距。)

  据基金君所知,净值跌破0.8元、0.7元,如果基金合同有清盘止损设置,触发清盘线,一般有几条出路,一是直接清盘止损,二是和持有人沟通,降低清盘线或去除清盘条款,三是私募自己很有钱,可以用自有资金进行填补再进行操作。这几种情况都有发生过,比如清水源直接清盘了几只产品,葛卫东用自有资金给投资者减亏,最近市场上还流传出私募下调、取消清盘线的消息,令业内咂舌。

  对于清盘线,私募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的私募认为,产品跌破原先合同规定的净值,就应该清盘止损,这只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同时也是对投资者资金的保护。也有的私募认为,清盘止损线的设置干扰了私募的投资行为,变得追涨杀跌,没法长线操作,无法做价值投资。

  基金君认识的一位业内朋友对取消清盘线的行为很愤慨,他表示,这种行为是违反契约精神的,原来明明设有清盘线,还想要取消。客户把钱给投资顾问是做理财的,不是给他们实现他们的想法的。

  在各有各的说法的情况下,作为投资人,你自己心中一定要有一把尺,去衡量你买的私募基金,是否值得长线持有,是否最终能为你实现财富增值。

  附表

  1。净值排名靠后私募基金


  2。折戟的私募大佬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如牛毛的这类公司迟到会被清理出市场。
发表于 2016-1-16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哥不是卸载了软件出去旅游了吗?:lol:lol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01-24 23:10:37
晚上游览了吉隆坡~云顶山赌场,赌场气氛太浓,客人年龄老少都有,发牌者自如,二层大厅及周边人满为患,老巴走马观花,看不懂哦。
里面主要以华人及华裔为主,其中有一位老太婆腋下顶着两根拐杖一步一步离开了坐位走向出口。
我望着她的背影,思索……。
资本主义国家及封建体制国家就是这么回事,它们的赌博赌彩所产生的危害大大的高于证券市场,这是不可否认的。
发表于 2016-01-24 23:23:07
马来西亚的确是森林中的国家,太子城是森林中的城市,吉隆坡,及新加坡天空碧蓝,空气最佳,比那乌烟瘴气的泰国简直就是天地之间!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由新加坡直飞回到了成都又由成都高铁回到了重庆,盘面就是这样,套起了就套起吧,没有只跌不涨的证券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7-3 13:27 , Processed in 0.059440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